查看原文
其他

“替父从军”的她,从“双一流”学生到“双一流”战士!

前线编辑部 人民前线 2023-10-04

作者丨黄静静、刘思宇、梁静

从1976年到2023年

跨越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长河

一身戎装承载着

这个家庭对参军的执着

18岁的她选择保留学籍

“替父从军”

她就是第73集团军某旅

作战支援营信息保障队列兵

常思宇

“面对灾难我们无法作壁上观,

因为我们就是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

长大的一群孩子。”

1976年7月28日

唐山突发地震

山崩地裂中

人民军队化作利剑

劈开钢筋水泥废墟

成为危难时刻的“天降神兵”

10万余名重伤员

被送往全国近百个城市救治

而其中就有常思宇的爷爷

当解放军救出他的一刹那

从军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但因为在地震中

头部受到重创、右臂骨折

常思宇的爷爷未能完成从军梦想

父亲常英存受爷爷的影响

做梦都想当兵

最终却没能如愿

跨越了两代人的从军理想

并没有就此消散

这根“从军梦”的接力棒

传递到了常思宇的手上

伴随着浓厚拥党拥军思想大的常思宇

从小就对部队有着别样的向往

她立志要实现爷爷和父亲

未完成的梦想

承载着三代人的从军梦

常思宇考上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后

郑重提交了自己的入伍申请书

2023年3月

常思宇如愿穿上军装

役前训练之初

她就提交了前往艰苦地区的服役申请

“当兵报效祖国,

就去最艰苦的地方,

去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带着“双一流”光环下营

常思宇的压力要比其他新兵更大

为尽快提高自身体能素质

她给自己定下加练计划

从基础体能科目开始逐个击破

单杠拉不上去

就用背包绳辅助吊杆

耐力不够便在腿上绑满沙袋

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

细嫩的双手被厚厚的茧覆盖

体能素质一步步变得扎实

三个月的拼搏与努力

常思宇完成了从学生到合格军人的蜕变

在新兵连结业考核中

取得综合排名第一的优秀成绩

并被评为“优秀新兵”

“来到这就是回家了!”

常思宇作为一名北方姑娘

初到军营

气候、饮食等方面

都有着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她的不安与忐忑很快被注意到

老兵们便先后与她谈心交心

第一时间让她感受到

集体的热情和亲切

队长一番真情实意的话语

也让常思宇坚定了留队的决心

告别新兵连

常思宇被分配到信息保障队

担任话务员一职

然而面对三尺机台

日复一日的重复记忆

焦虑的情绪逐渐笼罩在她的心头

注视着第一次专业考试成绩

要强的她暗下决心

一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话务员

为了练就过硬本领

常思宇不断在试错中

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将号码串成顺口溜

口袋里装满写有号码的小卡片

都成了让她走出“后进生”的杀手锏

星光不负赶路人

在一次次的测试和考核中

常思宇终于突破重重关卡

以优异成绩在同批话务员中脱颖而出

“常思宇并不像娇娇弱弱的小姑娘,

反而更像一个坚强的男子汉。”

在一次连贯考核途中

常思宇不慎崴脚

但她担心班长发现自己受伤

便咬紧牙关跟上队伍步伐

尽管如此

还是被班长发现了她的异常

面对班长战友的关心询问

部队的温暖让她感动不已

再次坚定了长期留队的念头

“入伍是圆了三代人的梦,

而长留则是尽守卫祖国之义务。”

正是对于部队的向往

在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

常思宇依然坚定着自己的信念

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而努力

一家人、三个年代

跨越半个世纪的从军梦

不曾改变的是

流淌在血脉中的爱国情、报国志

更是对党忠诚不渝的信念

常思宇,好样的!

更多推荐

微信号 | 人民前线(ID:dlrmqx)

监制 | 戴   强

编审 | 张丙才   卜    伟

责编 | 王   喆

编辑 | 吴荣鑫    朱  桦

实习编辑 | 魏承旭    谢林峰

刊期 | 5305期

感觉精彩,点击“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